中法网  |  国法网  |  重庆妙珠律师事务所       律师网上服务大厅
刑案辩护  |  律师代理诉讼  |  法律咨询
  • 官网首页
  • 刑辩律师服务大厅
  • 刑法学
  • 刑事判例
  • 刑事诉讼问答库
  • 刑法问答库
  • 刑事诉讼法
  • 刑法
  •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律师书馆 > 刑法 > 分则第一章 危害国家安全罪 > 正文
    检 索 号 :800100 / 21969 主题分类 :应用法学 / 法律适用
    发布机构 :重庆妙珠律师事务所 / CHONGQING MIAOZHU LAW FIRM 成文日期 :2017-10-12
    信息标题 :第一百零四条 武装叛乱、暴乱罪
    引 证 数 :0091 次 有 效 性 :有效
    主 题 词 :第一百零四条 武装叛乱、暴乱罪
    第一百零四条 武装叛乱、暴乱罪
    WWW.CQLSW.NET   2017-10-12   信息来源:重庆妙珠律师事务所汇编   编著:重庆妙珠律师事务所

    第一百零四条 武装叛乱、暴乱罪

    条文内容

    第一百零四条 组织、策划、实施武装叛乱或者武装暴乱的,对首要分子或者罪行重大的,处无期徒刑或者十年以上有期徒刑;对积极参加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对其他参加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者剥夺政治权利。

    策动、胁迫、勾引、收买国家机关工作人员、武装部队人员、人民警察、民兵进行武装叛乱或者武装暴乱的,依照前款的规定从重处罚。

    律师释义

    本条是关于武装叛乱、暴乱罪及其处罚的规定。

    本条共分两款。第一款是对武装叛乱、暴乱罪的处罚规定。武装叛乱,是指采取武装对抗的形式,以投靠境外组织或境外敌对势力为背景,或者意图投靠境外组织或境外敌对势力,而反叛国家和政府的行为。武装暴乱,是指采取武装的形式,与国家和政府进行对抗的行为。根据本款规定,武装叛乱、暴乱罪具有以下特征:

    1.构成犯罪的主体是一般主体。

    2.都必须具有实施了“组织、策划、实施”的具体行为。其中,本条规定的“组织、策划、实施”的基本含义与本法第一百零三条的规定是一致的,故不再赘述。

    3.必须是具有“武装”性质。所谓“武装”,是指叛乱者或者暴乱者在实施犯罪行为中,携带或使用了枪、炮等武器,与国家和政府进行对抗。如果行为人没有携带或使用武器,只是使用一般性的暴力,如扔石块等,则不能构成武装叛乱、暴乱罪。武装叛乱行为与武装暴乱行为的主要区别,就是在于行为人是否以境外组织或者境外敌对势力为背景。如果行为人的目的是投靠境外组织或境外敌对势力,而与国家和政府进行武装对抗的,就是武装叛乱;如果行为人没有上述意图和目的,只是直接与国家和政府武装对抗的,则是武装暴乱。当然,在武装暴乱的犯罪过程中,犯罪分子可能也会与境外的一些敌对势力相勾结,但其叛乱活动主要是针对政府;而武装叛乱,犯罪分子的主要目的是投靠境外组织或境外敌对势力。

    根据本款规定,组织、策划、实施武装叛乱或武装暴乱的,对其首要分子或者罪行重大的,处无期徒刑或者十年以上有期徒刑;对积极参加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对其他参加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者剥夺政治权利。同时,根据本法第一百一十三条的规定,构成本罪,对国家和人民危害特别严重、情节特别恶劣的,可以判处死刑。构成本罪,还可以并处没收财产。

    第二款是对策动、胁迫、勾引、收买国家机关工作人员、武装部队人员、人民警察、民兵进行武装叛乱或者武装暴乱的处罚规定。

    这里所说的“策动”,是指策划鼓动他人进行某项活动的行为; “ 胁迫 ” ,是指以暴力或者其他手段威胁、强迫他人实施某种行为; “ 收买 ” ,是指以金钱、财物或者其他物质利益诱使他人进行某项行为; “ 勾引 ” ,是指引诱他人进行某项行为。 “ 国家机关工作人员 ” ,是指在国家立法机关、行政机关、司法机关、军事机关从事公务的人员。根据本款的规定,策动、胁迫、勾引、收买国家机关工作人员、武装部队人员、人民警察、民兵进行武装叛乱或者武装暴乱的,依照第一款的规定,从重处罚。

    构成要件

    一、概念

    武装叛乱、暴乱罪,是指组织、策划、实施武装叛乱或者武装暴乱的行为。

    二、犯罪构成

    (一)客体要件

    本罪侵犯的客体是国家安全即人民民主专政的政权和社会主义制度。

    (二)客观要件

    本罪在客观方面表现为组织、策划、实施武装叛乱或者武装暴乱的行为。所谓组织,是指为武装叛乱、暴乱而安排分散的人使之具有一定的系统性和整体性。所谓策划,是指为武装叛乱、暴乱而暗中密谋、筹划,实际上是处于一切种罪预备状态。所谓实施,是指已经着手,正式开始实行武装叛乱、暴乱的活动。两者行为特征区别是,一个是武装叛乱,一个是武装暴乱。所谓武装叛乱,是指行为人使用枪炮或其他军事武器、装备等武装形式,以投靠或意图投靠境外的组织或敌对势力而公开进行反叛国家和政府的行为。武装叛乱并不完全等同于持械聚众叛乱。所谓武装暴乱,是指行为人采取武装形式如携带或使用枪炮或其他武器进行杀人放火、破坏道路桥梁、抢劫档案、军火或其他设施、物资,破坏社会秩序等,与国家进行对抗的行为。如果行为人没有携带、使用武器,只是使用棍棒、石块等一般暴力时,则不宜作武装暴乱对待。从两罪行为看,都是使用武器与政府发生武装冲突,但不排除在某些情况下武器尚未来得及被使用,或者没有使用武器犯罪即被制止,因此,如果行为人携带武器进行叛乱或暴乱活动,而不管其是否实际使用,都不会影响武装叛乱罪或武装暴乱罪的构成。

    武装叛乱与武装暴乱的区别主要是,行为人是否以境外组织或境外敌对势力为背景。武装叛乱是投靠或意图投靠境外组织或境外敌对势力,具有投敌叛变之性质,这是犯罪分子的主要倾向;而武装暴乱只是发生在境内直接同国家和政府对抗,而没有投靠境外的意图或联系。虽然武装暴乱犯罪的过程中也不排除犯罪人可能会与境外组织、敌对势力相勾结,进行某种联系,但其暴力骚乱活动主要锋芒是针对着国家和政府。

    本罪是行为犯,只要有组织、策划、实施武装叛乱、暴乱的行为,不论是否得逞,是否造成严重后果均构成犯罪。

    本罪是选择性罪名,组织、策划、实施武装叛乱的,构成武装叛乱罪;组织、策划、实施武装暴乱的,构成武装暴乱罪。

    (三)主体要件

    本罪主体是为一般主体。凡达到法定刑事责任年龄,且具有刑事责任能力的自然人均能构成本罪。中国人、外国人、无国籍人都可能成为这两种犯罪的主体。进行武装叛乱或武装暴乱的犯罪,实践中往往是多人或众人所为,例如某种组织或集团所为,单个人是不可能进行这两种犯罪活动;个人如果具有这种行为的,应依本法的其他有关条文定罪处刑。

    (四)主观要件

    本罪在主观方面表现为直接故意,且以危害国家安全为目的。

    认定要义

    一、本罪与一般群众闹事的区别

    本罪的行为人以破坏人民民主专政的政权、推翻社会主义制度为目的;而一般群众闹事则是由于对党和国家的政策不了解,或者有关部门对某些问题处理不当,引起矛盾激化,但不具有危害政权的目的。有的群众事中也有冲击国家机关、殴打国家机关工作人员、毁坏公共财物等行为,但不属于振乱或者暴乱的性质。此外,构成武装叛乱、暴乱罪必须采取武装形式,即携带或者使用了枪、炮等武器,与国家和政府进行对抗。如果行为人没有携带或者使用武器,只是使用一般性的暴力,如扔石块等,则不能构成武装叛乱、暴乱罪。

    二、一罪与数罪的界限

    在武装叛乱、暴乱的过程中,行为人往往同时实施杀人、伤害、爆炸、放火、抢劫等行为。但这些行为已包含于武装叛乱、暴乱的行为之中,属于想象竞合犯,应从一重罪处罚,不实行数罪并罚。

    三、选择性罪名的适用

    按照法律规定,行为人只要实施了武装叛乱或者武装暴乱其中一种行为就构成本罪:实施了两种行为的。仍为一罪,不实行并罚。量刑时可作参考。

    定罪标准

    量刑标准

    根据本条第1款规定,组织、策划、实施武装叛乱或者武装暴乱的,对首要分子或者罪行重大的,处无期徒刑或者十年以上有期徒刑;对积极参加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对其他参加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者剥夺政治权利。

    根据本法第56条和第113条的规定,犯本罪的,应当附加剥夺政治权利,可以并处没收财产。对国家和人民危害特别严重、情节特别恶劣的,可以判处死刑。

    本条第2款规定,策动、胁迫、勾引、收买国家机关工作人员、武装部队人员、人民警察、民兵进行武装叛乱或者武装暴乱的,依照前款的规定从重处罚。基于犯罪对象的特殊性,本法将其规定为法定从重处罚情节。这里的策动,是通过策划、鼓动,使国家机关工作人员、武装部队人员、人民警察、民兵实施武装叛乱或者武装暴乱行为。胁迫,是指威胁、强迫或者控制他人参与犯罪活动;勾引,是指利用名利、地位、色情等手段,引诱国家机关工作人员、武装部队人员、人民警察、民兵实施武装叛乱或者武装暴乱的行为。收买,是指用金钱、物质或其他利益笼络人心,使国家机关工作人员、武装部队人员、人民警察、民兵实施武装叛乱或者武装暴乱行为。

    根据本法第106条规定,与境外机构、组织、个人相勾结实施武装叛乱罪或武装暴乱罪的,依本法第104条的规定从重处罚。

    司法机关在适用《刑法》第104条、第106条、第113条规定处罚时应当注意以下问题:

    1.本罪规定了三个档次的法定刑,要根据不同情况,正确适用。“首要分子”,是指组织、策划、指挥武装叛乱、暴乱的犯罪分子;“罪行重大的”,是指在实施武装叛乱、暴乱的过程中,进行了杀人、伤害、放火、爆炸、抢劫等行为,并造成严重后果的;“积极参加的”,是指听从首要分子的组织、策划,表现积极,但尚不够罪行重大的;“其他参加的”,是指被裹挟参加,表现被动、消极的。

    2.严格掌握死刑的适用条件。犯武装叛乱、暴乱罪,判处死刑,必须是对国家和人民危害特别严重、情节特别恶劣。如果整个武装叛乱、暴乱危害特别严重,如造成多人死伤、大面积的建筑物遭受严重破坏,国家财产遭受特别严重损失的;或者情节特别恶劣,如在叛乱、暴乱过程中手段残忍,烧死、吊死他人等,对组织者、策划者和具体实施者,则“可以”判处死刑,而不是“处死刑”。

    3.正确理解和适用《刑法》第104条第2款关于从重处罚的规定。按照本款规定,策动、胁迫、勾引、收买国家机关工作人员、武装部队人员、人民警察、民兵进行武装叛乱或者武装暴乱的,从重处罚。策动、胁迫、勾引、收买其实都是教唆行为。因此,本款规定是对教唆他人武装叛乱、暴乱的规定。如果教唆一般人进行武装叛乱或暴乱,按照教唆者所起的作用、所处的地位处罚;如果教唆的是特殊人员,如国家机关工作人员、武装部队人员、人民警察、民兵,危害性更大,因此,应当从重处罚,即分别不同情况,在《刑法》第104条规定的三个档次的法定刑幅度内,从重处罚。

    证据规格

    第一百零四条 证据规格

    武装叛乱、暴乱罪

    一、犯罪主体公诉证据标准

    (一)证明自然人犯罪主体的公诉证据标准

    1.个人身份证据

    (1)居民身份证、临时居住证、工作证、护照、港澳居民来往内地通行证、台湾居民来往大陆通行证、中华人民共和国旅行证以及边民证

    (2)户口簿、微机户口卡或公安部门出具的户籍证明等

    (3)个人履历表或入学、入伍、招工、招干等登记表

    (4)医院出生证明

    (5)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的供述

    (6)有关人员(如亲属、邻居等)关于犯罪嫌疑、被告人情况的证言

    通过以上证据证明:自然人的姓名,(曾用名)、性别、出生年月日、居民身份证号码、民族、籍贯、出生地、职业、住所地等情况。

    2.前科证据

    (1)刑事判决书、裁定书

    (2)释放证明书、假释证明书

    (3)不起诉决定书

    (4)行政处罚决定书

    (5)其他证明材料

    3.收集、审查、判断自然人犯罪主体证据需要注意的问题

    (1)居民身份证、工作证等身份证明文件的核实对居民身份证、临时居住证、工作证、护照、港澳居民来往内地通行证、台湾居民来往大陆通行证、中华人民共和国旅行证以及边民证的真实性存在疑问,如有其他证据能够证明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真实情况的,可根据其他证据予以证明,现有证据无法证明的,应向证明身份文件上标明的原出具机关予以核实,原机关已撤销或者变更导致无法核实的,应向有权主管机关核查,经核查证明材料不真实的,应当向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户籍所在地的公安机关、原用人单位调取证据,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的真实姓名、住址无法查清的,应按其绰号或自报情况起诉,并在起诉书中注明,被告人自报姓名可能造成损害他人名誉、败坏道德风俗等不良影响的,可以对被告人进行编号并按编号制作起诉书,同时在起诉书中附具被告人的照片,犯罪嫌疑人、被告人认为公安机关提取的法定书证(户口簿、身份证等)所记载的个人情况不真实,但没有证据证明的,应以法定书证为准。

    (2)对于年龄有争议的,一般以户籍登记文件为准,出生原始记录证明户籍登记确有错误的,可以根据原始记录等有效证据予以认定,对年龄有争议,又缺乏证据的情况下可以采用,“骨龄鉴定法”,并结合其他证据予以认定,其他证据包括:能够证明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出生时间、年龄的证言,如接生人、邻居、亲友等,个人履历表或入学、入伍、招工、招干等登记表中有关年龄的证明,犯罪嫌疑人、被告人供述和辩解等。

    (3)通过上述证据的收集和固定,证明犯罪嫌疑人、被告人行为时系年满十六周岁,(或十四周岁,如果罪行严重可能判处死刑的要收集其行为时是否年满十八周岁)、具有相应刑事责任能力的自然人,符合犯罪的主体要件。

    (4)司法实践中,经常发生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或其亲友通过伪造、变造身份证明以减少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实际年龄的情况,可能影响罪与非罪、罪轻与罪重的认定,对此要努力收集上述各项证据,由此判明其真实年龄,同时,要注意发现身份证明上是否有涂改的痕迹,必要时进行文证痕迹鉴定以甄别真伪。

    4.国籍的认定

    审查起诉犯罪案件时,应当查明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的国籍,外国人的国籍,以其入境时的有效证件证明,对于没有护照的,可根据边民证认定其国籍,此外,根据有关国家有权管理机关出具的证明材料,(同时附有我国司法机关的《委托函》或者能够证明该证据取证合法的证明材料)也可以认定其国籍,国籍不明的,可商请我国出入境管理部门或者我国驻外使领馆予以协助查明,无法查明国籍的,以无国籍人论,无国籍人按外国人对待。

    5.刑事责任能力的确定

    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的言行举止反映其可能患有精神性疾病的,应当尽量收集能够证明其精神状况的证据,证人证言可作为证明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刑事责任能力的证据经查,不能排除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具有精神性疾病可能性的,应当作司法精神病鉴定。

    二、犯罪客体公诉证据标准

    犯罪客体公诉证据,一般应当包括以下两个主要部分:

    (一)法律依据方面的证据

    法律保护此种社会关系不受非法侵害一般通过立法明文的方式予以规定,在我国有两种主要方法:

    1.刑法明文保护、禁止犯罪行为侵害的社会关系

    2.通过其他法律中关于“法律责任”,部分达到与刑法的必要衔接,如海关法、公司法等

    (二)侵害行为方面的证据

    行为人实施侵害行为方面的证据主要包括犯罪行为、危害结果、因果关系三个方面由于此种证据与犯罪客观方面的证据相重叠,且千差万别,此处不予细述

    通过上述证据,证明行为人实施了危害特定社会关系的行为,触犯了刑法,并达到了应受刑罚惩罚的程度

    实践中要注意,犯罪客体证据主要通过犯罪客观方面的证据予以说明,但是从逻辑上两者是一种包容关系,不应将两者简单等同。

    三、犯罪主观方面公诉证据标准

    犯罪主观方面是犯罪主体实施犯罪行为时对危害行为本身、可能造成的危害结果以及危害行为与危害结果的因果关系所持的心理态度,犯罪主观方面包括故意与过失

    (一)认定犯罪主观方面的一般方法

    司法实践中,认定犯罪主观方面,主要通过犯罪嫌疑人、被告人供述和辩解、证人证言、现场勘验检查笔录等证据予以综合认定,从而对犯罪嫌疑人、被告人认知能力对犯罪环境、目标的选择等方面做出综合评价,犯罪主观方面,是司法人员应用“主观见之于客观”的认识规律,对行为人主观心态做出的法律评价,犯罪主观方面直接影响着犯罪行为是否成立、犯罪行为的性质划分、刑罚处罚的档次,由于它主要来源于司法认知,且无明确的证明标准,使犯罪主观方面的认定一直是困扰司法工作的难点,单纯依据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口供认定犯罪主观方面的现象比较普遍,近年来,伴随着打击犯罪经验的不断积累,才逐渐出现了关于犯罪主观方面认定的有关司法解释,如最高人民法院2000年11月通过的《关于审理破坏森林资源刑事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等,对于非法收购的“明知”,的认定规定了客观标准,使犯罪主观方面的认定有了客观依据

    (二)认定犯罪主观方面的原则

    在认定主观方面过程中,要坚持以下两个基本原则:

    1.证明主观方面的内容必须具有连贯性

    要以“证据证明的案件的起因、发生、发展和结局”,来认定故意、过失和意外事件尤其对于共同犯罪案件,要结合行为人的分工、实施的具体行为等,正确认定各自的地位和作用,界定组织领导者、首要分子、主犯、从犯、胁从犯和教唆犯等。

    2.对于主观方面的认识标准应坚持主客观相统一

    对于犯罪主观方面的认识,是一个主观见之于客观的认识过程,主观认知内容,应当有相应的证据予以支持和说明,避免主观归罪,也要防止客观归罪。

    四、影响定罪量刑情节的公诉证据标准

    (一)法定情节

    1.证明教唆不满十八周岁的人犯罪的证据

    (1)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的供述与辩解

    (2)能够证明被教唆人未满十八周岁的相关证据

    (3)证明被教唆人是否实施了被教唆之罪的相关证据

    2.证明累犯的证据

    (1)行为人故意犯罪被判处有期徒刑以上刑罚的刑事判决书、裁定书、释放证明、假释证明、保外就医证明、监外执行证明、赦免证明等

    (2)行为人因涉嫌故意犯罪可能判处有期徒刑以上刑罚的犯罪事实

    3.证明中止犯罪.且造成损害后果的证据

    (1)犯罪嫌疑人、被告人供述与辩解

    (2)被害人陈述

    (3)目击证人证言

    (4)鉴定意见等

    3.证明中止犯罪.且没有造成损害后果的证据

    (1)犯罪嫌疑人、被告人供述与辩解

    (2)被害人陈述

    (3)目击证人证言

    (4)鉴定意见等

    4.证明已满十四周岁不满十八周岁的人犯罪的证据

    户籍资料,与证明年龄有关的证人证言、书证等

    5.证明正当防卫明显超过必要限度造成重大损害后果的证据

    (1)犯罪嫌疑人、被告人供述与辩解

    (2)被害人陈述

    (3)目击证人证言

    6.证明紧急避险超过必要限度造成不应有的损害后果的证据

    (1)犯罪嫌疑人、被告人供述与辩解

    (2)被害人陈述

    (3)目击证人证言

    (4)鉴定意见等

    7.证明自首又有重大立功表现的证据

    (1)犯罪嫌疑人、被告人首次供述等案发材料

    (2)有关检举揭发材料及其他证明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具有重大贡献的相关证据等

    8.证明从犯的证据

    (1)犯罪嫌疑人、被告人供述与辩解

    (2)被害人陈述

    (3)目击证人证言等

    9.证明自首且犯罪较轻的证据

    (1)犯罪嫌疑人、被告人首次供述与辩解

    (2)被害人陈述

    (3)证人证言

    (4)证明犯罪结果的鉴定意见等

    10.证明尚未完全丧失辨认或者控制自己行为能力的精神病人犯罪的证据

    精神病鉴定意见及相关证人证言等

    11.证明犯罪未遂的证据

    (1)犯罪嫌疑人、被告人供述与辩解

    (2)被害人陈述

    (3)目击证人证言

    (4)查获的作案工具

    声明:上述部分信息系依据法学专业资料整理汇编,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专业信息,并不代表重庆妙珠律师事务所及律师赞同其观点、证实及描述,或对其真实性、合法性、适当性负责,亦不构成任何应用建议。如涉及信息内容、版权或者其它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如涉及具体案件委托或法律事务代理,请通过我们律师网上服务大厅办理。
    律师的甄别
    识别真假律师
    对律师的错误解读
    以什么标准判断律师是否专业
    律师的作用
    为什么需要律师
    律师表现对于胜诉到底有多大影响
    律师告诉您官司打不赢的原因
    律师为什么不给你胜诉的承诺
    如何选择律师
    聘请律师的误区
    找律师,最忌讳说这八句话
    律师不接待的十类当事人
    重庆律师收费
    重庆律师服务收费指导标准
    你知道重庆律师是如何收费的吗
    同样的事情,律师收费可能会不一样
    律师对刑事案件不能实行风险收费
    委托流程
    重庆律师办理法律事务流程
    咨询律师
    重庆律师法律事务受理大厅
    重庆律师服务
    重庆律师诉讼代理法律事务中心
    重庆律师刑事辩护法律事务中心
    重庆律师专项法律事务办理中心
    重庆律师法律顾问法律事务中心
    All RIGHTS RESERVED © CQLSW.NET 2008-2024   |   重庆妙珠律师事务所版权所有,关于我们信息公开联系方式   |   工信部ICP备案:渝ICP备08101889号-2    国际联网备案:  渝公网安备 50010502000058号